7月4日,江西飞行学院文法学院“红星照我行”实践团走进河背街社区童心港湾,紧扣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的“三下乡”工作要求,以“红色传承+安全教育+艺术启蒙”为核心,联合社区工作者、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为儿童打造沉浸式成长课堂。活动现场,孩子们的童言童语、师生的实践感悟与社区负责人的务实评价交织,勾勒出青年服务基层的生动图景。

红色讲堂:用故事点燃童心火种
“飞机也能送秘密情报吗?”当实践团队员张玮雯讲述《马克思号:中国革命的银色翅膀》时,5岁的小朋友瞪大眼睛追问。实践团队员张玮雯对孩子们的提问进行了细致解答,并为孩子们讲述了革命时期的空中传奇故事。

实践课堂:从手工创作到文化传承
在蔡羽同学的《小手转动“飞”凡梦》手工课上,孩子们充分发挥动手能力,从折叠到组装,一个个精巧的飞机模型在孩子们手中诞生。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,也激发了孩子们对航空科技的向往。

王振彪同学带来的《墨韵承少年,童心书华章》书法课堂同样精彩。从握笔姿势教起,到基本笔画的书写,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。孩子们专注地临摹,感受着书法艺术的魅力,在横竖撇捺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。

安全防线:用案例筑牢生命屏障
周承晟同学的《小手拉大手,反诈“童”行不掉坑》防诈骗普法小课堂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普及反诈知识。在有奖问答环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掌握了实用的反诈技巧,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。

朱磊同学的《小小脚丫不涉险,防溺防线护童年》主题分享,同样以有奖问答的形式,向孩子们强调了防溺水的重要性。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的讲述,孩子们深刻认识到溺水的危害,进一步强化了防溺水安全意识。

红歌嘹亮:以童声传递精神力量
“夜半三更盼天明……”《映山红》教唱环节,实践团领唱周承晟不禁感叹:当孩子们自发用手拍打节奏,我突然明白“三下乡”的意义——不是单向输出,而是用青春唤醒童心。

这场由青年学子、教育工作者与社区力量共同编织的“红色传承+安全教育+艺术启蒙”实践课堂,不仅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收获成长,也让“三下乡”活动真正扎根基层,如星火般照亮“高校服务社会”的实践之路。
(文、图/邹子怡 姜康文 一审/刘丰琴 二审/林芸 终审/曹国平)